太阳成tyc7111cc(中国)公司官网

材院资讯

NEWS

| 材院资讯

材院资讯

20201211-15日,第十一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通过线上形式举行。在开幕式上,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郑裕东教授荣获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终身荣誉称号。该称号的授予不仅体现了郑裕东教授在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国际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也肯定了她在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取得的杰出学术成就。

11.png

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IUSBSE)是一个非政治性、非赢利的学术组织,其设立的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终身荣誉称号Fellow, Bio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称FBSE)授予由各国生物材料学会推荐、世界顶级科学家逐级筛选出的国际著名生物材料专家,每四年推选一次,该称号仅授予对生物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个人,是世界杰出生物材料专家的终身最高荣誉称号,入选者均为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杰出学术地位和成就的科学家。

本次大会共有郑裕东、陈红、樊瑜波等17位专家荣获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终身荣誉称号,这表明中国生物材料界登上生物材料国际舞台,并在国际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郑裕东简介

36162c6f071f77873b97197b5e7141d.jpg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室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复合材料的功能化改性及医学应用研究。 主持和完成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英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多项国家级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和产学研项目的研究。在纳米细菌纤维素,高强度水凝胶及其皮肤、软骨、神经修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参编出版多部教材或专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多项成果实现产业转化。 现为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专业组委员、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北京食药监局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纳米生物材料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心血管材料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生物复合材料学会分会副主任委等,2020年当选国际生物材料联合会fellow等。

 

团队研究成果介绍

最近郑裕东团队在软骨微组织、功能神经修复材料、新型生物电极和快速止血材料等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介绍:

1、组织工程微载体-模块化微组织软骨修复材料研究

组织工程是一种有效治疗软骨缺损的方法,但传统块状组织工程支架存在无法与形状复杂软骨缺损相融合的问题。利用多孔微载体和模块化微组织注射修复缺损是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病人痛苦。基于国内外研究基础,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室郑裕东教授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世壁院士、彭江教授团队开展了相关合作研究。采用天然纤维和多糖为基体,通过化学交联和静电吸附的方法成功复合了多肽,制备了结构与成分双重仿生的多孔微载体,在生物反应器中与干细胞共同培养,体外构建了模块组织微单元”-“微组织”,并将形成的功能化微组织应用于软骨缺损模型,成功实现了软骨缺损的短时间修复。目前这一工作已发表在生物材料领域顶级学术期刊“Biomaterials”(一区TOP期刊,IF 10.317(2018171181-132)上。

2、新型自发电神经导管的设计与研究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室在电活性神经导管用于神经修复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周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等都会导致神经损伤,大段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再生,然而目前临床采用插入金属电极施加电刺激,会带来痛苦以及感染风险。对此,研究室郑裕东教授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世壁院士、彭江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将植入式燃料电池与导电神经支架结合,制备了可在体内利用葡萄糖和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自发产生电刺激的导电神经支架。该支架避免了在人体插入电极,同时可以将电刺激集中在神经缺损处,有效地促进了神经再生。目前这一工作已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旗下生物材料领域相关著名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一区TOP期刊,IF 7.367) (2019,1900127)上。

3、细菌纤维素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多功能生物电极研究

郑裕东教授团队将纤维素和聚多巴胺复合,制备了可与商用电极相媲美的心电图检测电极。在纳米纤维素的特殊三维网络结构上原位自聚合聚多巴胺,形成均匀的纳米导电网络结构,从而实现复合材料的“电子-离子双导电性质,并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将该新型复合材料制成生理电极,用于检测人体心电信号,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与商用电极一致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并具备优良的抗菌性能,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相关工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一区TOP期刊,IF 8.758)(2018, 10: 22692-22702)。

4、新型自适应快速止血材料研究

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是战伤及灾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失血致死比例高达80%,尤其是负伤5-10分钟内的过量失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三种世界范围内常用的止血材料产品QuikClot®HemCon® CELOX™。对于大出血伤口的止血效果均不理想,且容易造成过多失血或二次出血。因此,开发新型的止血材料,能够快速控制伤口出血,为伤口愈合及进一步的救治争取时间。 郑裕东教授课题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晁勇教授团队在前期相关工作基础上,提出解决思路,针对新型多功能止血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备了天然高分子双交联多孔止血材料,该止血材料对大出血无规则伤口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相关研究工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pplied Materials Today”(实时IF 8.352(2018,13,228-241)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科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资助与支持。

地址: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号-1

Baidu
sogou